4月1日起,静态扫码每天最高只能支付500元了。央行最新公布的这一规定,将带来那些影响?
静态扫码支付每天最高500元
出门打车,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,轻松支付车费;下馆子吃饭,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,立马买单走人……扫码支付手段,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。对于商家而言,不仅省了去银行存钱的麻烦,还避免了假币。
然而这样的便利,在带来各种利好的同时,也让一些不法分子觅得机会。
他们在商家贴出的收款二维码上偷偷换上自己的二维码,或是通过技术手段,侵入商家的收款二维码,植入病毒,给商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。
这样的案例在扫码支付快速发展这几年来屡见不鲜。这主要是由于静态二维码本身容易被篡改、变造,易携带木马或病毒。
针对这一情况,央行作出一新规。4月1日起,静态二维码扫码支付风险等级定为最低的D级,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,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。此举一方面维护了二维码扫码付的便捷,另一方面,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、商家的交易安全,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。
动态码支付3种情况限额不一样
新规的重点有2个——静态码和动态码。
所谓动态码,就是消费者去一家超市买完东西付款时,出示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码给收银员,这种条码是由手机随机生成的,就是动态的。
而静态码则是那些印在纸板,或是白纸上,放置于店面或摊位上的收款二维码。比如你去路边摊、菜市、杂货店里面买东西,老板贴出来的微信支付宝收款码,就是静态的。依据新规,4月1日起,这类静态码单日累计限额就只有500元。
对于使用动态条码来说,有A、B、C,3种安全级别:
如果是A级,即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2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认证的,你可以与机构协议‘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’(可以理解为不限额);
如果是B级,即采用不包含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2类含以上有效要素验证的‘单日累计限额不超过5000元’;
如果是C级,即采用不足2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‘单日累计不超过1000元’。
以同一个人的单个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来说,‘被别人扫’要比‘你扫别人’能获得更多的每日限额,这也是因为动态条码会不时更新,安全度更高。”
超过限额部分,你可以这样做
消费者:
绑定的银行卡还对应着500元限额
上游新闻记者在央行新规中看到一段话: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。例如,消费者在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,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,同时微信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。
对此,行业专家解释道:“这句话的意思是,在使用扫码支付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,也就是消费者扫商家,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,同时零钱包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。”
也就是说,你扫商家付款时,除了零钱包有500元额度外,你支付应用上绑定的每一张卡对应着有500元的限额,而扫码付多应用于日常小额支付,对消费者而言,这块的影响有限。
商贩:
对我们影响不大
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重庆多个农贸市场和一些路边摊后发现。目前一般的临街店铺都有完整的收银系统,配备有扫码枪和静态二维码,这项新规带来的影响也相对有限。
“现在买菜都是扫码付款,只有一些老人还是要用现金支付。实在不行,超过500的部分就收现金,不过我一天下来超过500元的时候并不多。”加州农贸市场一蔬菜摊主郭勇昊说。
对此,中国银行重庆分行电子银行部工作人员陈鑫说:“如果消费者去农贸市场买菜,看见卖菜的人都放上支付宝或微信收款码,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打出来的,属于静态条码,单日收款限额500元。新规出来后,菜农们的静态二维码超过500元的部分,他们拿自己的扫码设备来扫消费者的微信或者支付宝,一样可以支付。”
那些路边摊的小商小贩,比如一个卖早点的老板,一天早上能卖到800元,那么超过500元的部分,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,商家可以扫消费者手机生成的动态码,同样可以快速收钱。
数据显示,从2015年到2016年,主流的支付机构,它的条码支付95%以上都在500块钱以下,今年2017年上半年,主流的支付机构条码支付平均金额是108块钱。从这个数据来看,在新规实施后,不管是对商户还是消费者,影响都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