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腾讯的新零售,是真把式还是假动作?

时间:2018-3-28  编辑:邢台网络公司

   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,腾讯以惊人的速度,在新零售领域接连完成重要投资交易,先后布局了永辉超市、每日优鲜、家乐福、万达商业、海澜之家以及步步高等。在2018年2月下旬,腾讯在集团层面还成立了智慧零售战略部,统筹做零售。

   对比于阿里从2014年就开始的零售布局,有人说腾讯这是着急了,但湖诌的认知恰好相反:腾讯其实一点都不急,或者说,腾讯一直没急过。

腾讯的投资布局路数,很像二战前美国的外交准则

    美国自立国之初就秉承孤立主义,尽量不参与欧洲大陆的国家间纠纷。在二战初期,美国持中立态度观战,并同时为对战双方贩卖军火,甚至直到1942年参战前,美国还在向日本销售其紧缺的燃油和钢铁。

    腾讯也是这样,作为一家市值超过5000亿美金的巨无霸企业,除了老本行泛娱乐产业,腾讯基本不会亲自下场做新业务,此前做的搜索与电商也在2013年时被划了出去。近年来,腾讯的战略投资一直保持着“入股后放微信(支付)入口,对公司运作既不掺乎也不做主”的放养风格。自搜狗开始,58同城、美团点评、摩拜,乃至2017年下半年以来投资的那些零售型企业均是如此。

    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:“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,我们并没有自己去做零售,我们对很多人说我们不做零售、我们甚至不做商业,我们只做连接器、做底层的东西,用云、AI等这些基础设施来帮助你。”

    这段话很有趣,因为完全可以套用在二战初期的美国身上。“我们美国人的心态是开放的,我们并没有去打仗,而是只卖军火,做底层的生意,用飞机大炮这些基础设施来帮助欧洲人。”当年美国要的是外汇,现在腾讯要的是支付入口与金融服务,本质上并无不同。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?

    要知道,美国在1941年的出口总额约51亿美元,当年其GDP是1267亿,出口依存度不到5%。这个数字与大西洋一道成为了美国与欧洲的隔离屏障,没有欧洲,美国照样是经济大国,所以美国没有必要卷入欧洲的争端中去。

    腾讯2017年Q4营收近700亿元,增值服务(游戏、社交网络)与广告收入占了接近80%。游戏与社交就是腾讯的护城河,腾讯不做新零售照样是腾讯——这与阿里巴巴的情况完全相反。

    所以,对新零售这块大蛋糕,腾讯并不是真的着急,此前资本层面的密集动作只是在蜻蜓点水,看似处处涟漪,其实毫无波澜。因为腾讯的这种“连接器”赋能,更类似于“高速公路收费站”——你们新零售跑得快慢甚至抛锚都与我无关,我只是依靠自己的用户与流量优势“雁过拔毛”罢了。

    的确,零售企业是需要这种“连接”的,就像被德军轰炸的英国巴不得美国的飞机大炮多多益善一样。但零售行业更欠缺的是手术刀式的变革,就如同近日阿里CEO张勇首以高鑫主席身份发布的股东信里所说,“新零售是系统性革新”。从门店数字化、数据化管理采购,到供应链升级、大数据营销驱动,一样都不能少。

    腾讯一直都想“连接一切”,但执行路径一直都有些问题。能连接一切的企业肯定没有边界,但没有边界并不意味着就能连接一切。腾讯的确是开放的,但开放不等于拥有了改造旧行业的动力和魄力。

毫无疑问,与阿里破釜沉舟的全链路投入相比,腾讯的连接器赋能是相对单薄的。赋能不足就注定难以分食零售增量市场的红利。最近腾讯的关联零售企业的“微信支付宝二选一事件”,其本质跟新零售毫无关系,纯是旧零售在支付方式上的零和博弈,映射着腾讯内心深处的焦虑。

谁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?

    1940年6月,法国向德国投降,美国震动,国会于次年3月8日通过《租借法案》;同年苏德战争爆发后,美国更是焦虑,开始租借援助苏联;等到珍珠港事件后,罗斯福才算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,山姆大叔终于亲自下场,建立反法西斯同盟。

   美国的孤立主义根源在于,美国人一直只想着争夺资源,他们并不相信此前国联的集体安全原则,也不愿参与加强集体安全,非得到火烧眉毛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腾讯也是这样,一直以来的重心就是变现流量,对新零售的未来究竟是否看好,真的很难讲。或许等哪天看到阿里彻底改造零售业后才会震动一下吧!

其他领域暂且不论,在新零售这快,腾讯堪称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,从这一点上看,大刀阔斧的阿里或许比腾讯更值得尊敬。


<<1>>
回顶部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