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人脸识别技术市场化 “读脸”时代隐私变透明

时间:2013-2-11  编辑:邢台网络公司
  这并不是“人脸识别”技术第一次遭到质疑。

  此前,互联网巨头谷歌曾研发出一个能够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。当你用这部手机为路人拍照后,这个软件将帮你寻找出这个路人的资料。可以预见,这项技术一旦推出,街边任何一个人,无论是善意的或是恶意的,都可以举起相机拍摄一张你的照片后,就可以在网上轻松“人肉”你的任何隐私。通过搜索出来的照片,进而查到你的名字、查到你的亲朋好友、查到你的微博、查到你的工作,甚至查到你的家人和住宅地址……

  但是这个软件很快被谷歌公司雪藏,并未发布。“这是谷歌第一次研发出软件但不发布的案例。”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·施密特说,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软件涉及到公众的隐私问题。

  监管真空

  隐私保护陷入困境

  令人感到“很恐怖”的,不止是人脸识别技术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威胁。

  “人脸识别技术确实有可能对公众个人隐私造成伤害,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是缺乏监管。”在中关村一家IT公司任技术总监的吴坪表示,虽然人脸识别的技术能力和商业价值与日俱增,但针对这一技术的法律法规甚至管理办法,至今依然没有出台。“可以说,在商业化、市场化管理方面处于真空状态。”

  技术本身是无罪的,关键是看它的使用范围。“咱们拿汽车来做例子,一辆车你可以开着它上下班,也可以用它来拉黑活。前者是正常使用,后者就是违规行为。”吴坪表示,如果用人脸识别技术比作这辆车,那么这个技术在什么范围下使用是正常的、合规的?用在哪些方面是违规、甚至违法的?“目前仍然没有界定。”

  即使在美国,相关立法与监管也陷于困境。

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此前专门召开人脸识别政策研讨会,但会议讨论的结果认为,当下最好的保护隐私的方案还是行业自律。截至目前,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可以保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让你的脸不被检测或识别。“美国隐私法准备好为人脸识别服务了吗?我看还完全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吧。”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丹尼尔坦言。

  商业试水

  公共安全领域尝鲜

  即便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是否牵涉个人隐私的争论,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,但市场从不等人。那么,究竟在“人脸识别”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,需要注意避开的“红线”是什么?在将研发成果转化成为商品的时候,如何做到合规合法?

  “从目前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市场化的情况来看,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。”汉王科技市场部副总经理邢鹏认为,首先需要注意的,是保障用户的“知情权”。

  比如人脸识别考勤机,这种考勤机就必须是“事先录制”的类型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员工事先都需要在考勤机前录制自己的人脸模板,对此事完全知情;考勤机的使用范围也仅仅限于在这个公司内使用,依据事先录制的模板,与参与考勤的员工做比对,从而实现考勤。“这样,就避免了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"扫脸",造成隐私泄露的可能。”

  “保障知情权”的说法,也在别处得到了印证。谷歌的一位产品顾问就表示,人脸识别更适用于范围比较小的特定范围的社交,比如参加某个展会,用户提前把人脸和信息登录进去,这样在展会上碰到一个陌生人就可以通过手机对准他进行识别,这个人的信息就实时展现出来,减少沟通成本。而在社交网站上,相片标示对象若非社交圈内的人,还需要取得被标示者的同意是否愿意被标示才能公开。

  不过,邢鹏透露,目前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已为国家立项,是国家重点攻关项目、公安部重点攻关项目、国家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。因此,相当一部分的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范围集中在公共安全方面,包括用于公安、边防口岸、机场、安防等,对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有着重大意义。


<<<123>>>
回顶部
分享到: